心理学理论和咨询技术在教育转化工作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大多数情况下是实践工作者零散的、个别性的应用,而始终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这一状况制约了教育转化工作的深化。有鉴于此,笔者从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心理咨询技术出发,对教育转化工作的一般理念、方法予以分析解释,希望能够对教育转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与教育转化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咨询技术 法轮功人员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或问题,他们的思想、行为实质上也符合人的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因此,对他们的教育转化工作,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心理矫治的过程。与教育转化关联性较强的理论和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一切意识行为的基础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这种无意识心理活动是过去无法得到满足的各种情感经验、本能欲望与冲动等被压抑的结果。因此,精神分析理论注重从个体的成长经历分析其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这些无意识心理活动为社会的伦理、道德、宗教、法律等所不容,受到意识的压制,但一直在积极活动,追求满足。所以当其出现时,就会在意识中唤起焦虑、羞耻感和罪恶感。这时,个体为减少焦虑和痛苦就会自发地寻求非理性的、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行为——这就是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主要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1)否认,就是将已发生的令人不快或痛苦的事情完全否定,以减轻心理上的痛苦。法轮功人员往往否认法轮功是邪教组织,否认其制造了大量危害社会的事实,就是这种防御机制的表现。(2)压抑,就是指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念头、感情和冲动不知不觉压制到潜意识中去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法轮功人员对家庭、亲情的冷漠就是这一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3)文饰作用,又称合理化作用,指个人遭受挫折、无法达到所要追求的目标,或者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动机或愿望,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卫术。法轮功人员宣称“法轮功利国利民”,自己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是为了“救度众生”等,实质就是掩盖自己追求虚幻的成佛成道的自私目的而进行的文饰。(4)投射,就是用夸张的手段,把令人讨厌的欲望态度归咎为他人,从而对自己的这种不受欢迎的特质进行掩盖的方法,它实质是文饰作用的一种普遍形式。例如许多法轮功人员在被指出其追求成仙成佛的自私心理后,往往诡辩说佛教、道教也追求成佛成仙,这就是投射的表现。(5)升华作用,就是把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卫术。例如法轮功邪教追求“圆满”的极端自私心理不会为社会所认同,他们就打出“做好人”的旗号,而实质却是为了获得所谓的“德”以达到“圆满”的目的。法轮功人员在谈话中往往刻意地强调自己是“好人”,回避追求“圆满”的实际心理,这就是升华作用的表现。(6)退行作用,指回复到幼稚行为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许多法轮功人员行为、思想表现幼稚,例如在教育转化中有的人撒泼打滚、有的人只会用“不知道”、“我不信”之类的话搪塞,这实质上就是他们也意识到以自己的年龄、经历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形成了严重的心理焦虑,在无意识中,为了减轻、逃避这种焦虑,就以幼稚的方式来应对周围的事务。这就是退行作用的表现。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的。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学习而来,重视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着眼于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和可描述的心理状态,强调通过外在控制的训练提高病人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控制情绪、调整行为及内部生理活动来矫正异常行为。教育转化中通过创造管理严格、公正公平的环境,实质就是通过环境和行为的调整来对法轮功人员进行心理矫正,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运用。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三大流派之一,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意识能超越传统的、现实的、文化的界限,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立者罗杰斯强调人的主观性,认为人生来就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人基本上是诚实的、善良的、可以信赖的,而某些恶的特性则是由于防御的结果而并非本性;每个人都有着自我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和适应。来访者中心疗法是通过促进和协助来访者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解决问题,着重于调动人的主题内在的潜能进行自我治疗。这种治疗的特点是:(1)坚信人具有完善技能和自我实现倾向;(2)重视来访者的主观现象世界;(3)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4)建立朋友、伙伴的咨访关系;(5)注重尊重、关怀、同情、宽容、理解、鼓励和支持。教育转化和巩固工作中,都强调要与法轮功人员建立相互之间的沟通、信任和认同,强调以耐心、诚心、爱心、信心和恒心开展工作,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自我的潜能,帮助他们打破精神束缚、恢复反思和思考的能力,等等这些理念和措施,实质上都是在来访者中心疗法的运用。 (四)认知疗法。认知,从宏观上讲指的是个体对某个事物或某个对象的认识与看法。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情感及动机、行为主要决定于人的认知活动。因此,认知疗法强调认知过程对情绪、情感、动机和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人的认知活动并结合行为技术来矫正不良的情绪和行为。认知疗法有3个基本假设:(1)行为和情绪是通过认知过程发展起来的;(2)在学习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治疗程序,能有效地影响认知过程;(3)心理医生应当作为一个诊断家和教育家,发现适应不良的思想或认知过程,并且通过安排一定的学习来改变他们,纠正来访者原有的对人、对己、对物的错误思想和观念,帮助其重组认知结构。实际上,教育转化工作的基本思路也就是通过调整法轮功人员错误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帮助他们重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这也非常符合认知疗法的基本要求。 (五)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相关技术。1、会谈技术。(1)注意倾听的技巧,要通过倾听,并借助言语的引导,掌握对方所讲述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观念等。这些技巧有,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鼓励、说明、对来访者感情的反映和总结等。(2)会谈中的非言语性技巧。如目光的接触、身体语汇、说话的语气、语调及速度等。2、非言语行为的观察技术。要观察来访者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声音特征、综合印象,以及对沉默的观察。沉默可以划分为三种形式:(1)创造性沉默,指来访者在会谈中对自己刚才所说的话、所体验到的感觉的一种反应;(2)自发性沉默往往来自不知下面该说什么好的情境;(3)冲突性沉默,可能是由于害怕、愤怒或愧疚引起的。 这两项观察技术,在教育转化过程中都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在实践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六)应付阻力。在实施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必然遇到来访者有意或无意的抵抗,这种抵抗就被称为阻力或阻抗。这项技术在实践中还应用的不够广泛,许多帮教工作者对此也没有理性的认识,因此在这里多做一些介绍。 (1)阻力产生的原因:一是来自成长中的痛苦。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产生某种变化,这总会伴随着消除旧有的行为习惯,建立新的习惯的痛楚。法轮功人员否认法轮功,否定过去的自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就像一些转化者事后描述的那样,“是撕心裂肺一般的痛苦”。这就容易使他们在转化中产生阻力,或者出现思想的波动。二是来自机能性的行为失调。机能性的行为失调是指失调的行为最初是偶然发生的,因其在某方面的需要在这里得到了满足,行为发生的次数增加,以致固定下来。失调的行为能够弥补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或者通过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这样,来访者一方面对失调行为感到焦虑,另一方面求治的积极性却不高,对治疗的阻碍极大。因此,治疗中在消除旧有的不适应的行为时,要帮助来访者以新的行为取而代之,同时,对由阻力所暴露的深层心理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法轮功人员往往都有一些比较痛苦的人生经历,这些人生经历是他们走进法轮功的深层次诱因。而法轮功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合理化的解释,起到了精神麻醉剂的作用,缓解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或者掩盖了他们内心的矛盾。转化工作就会打破他们的内心平衡,使他们重新面对现实中的和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内心中对于是否面对这些矛盾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冲突,或者更倾向于逃避现实,因而形成了严重的阻力。三是来自对抗治疗或治疗者的心理动机。主要有三种:[1]来访者只是想得到治疗者的某种赞同的意见的动机。有些法轮功人员总是宣扬法轮功给自己带来的所谓好处,或者在面对帮教工作者时“弘法”,正是这种思想动因的反映。[2]访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治疗者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有的来访者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自己、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而是为了反驳治疗者,从中获得某种满足。一些抱有反转化目的的法轮功人员,就存在这样的问题。[3]来访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这种情况最为普遍,大多数法轮功痴迷者不会自然产生出转化的动机。 (2)应付阻力的要点:一是解除戒备心理。治疗者不要把阻力问题看得过分严重,而是首先要做到共情、关注和理解,尽可能创造良好的治疗气氛,解除来访者的顾虑,使对方能够开诚布公地谈论自己的问题。在教育转化中,这一要点的表现就是要积极与法轮功练习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信任和认同。二是要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正确的诊断和分析有助于减少阻力的产生。来访者最初所谈出的问题,可能仅仅是表层的问题,而对其深层的问题,治疗者若能及早把握,将有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这一过程中,治疗者要靠真诚的态度及高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取得对方的信任,排除阻力。例如,帮教工作者要和法轮功练习者交朋友,真正了解他们的过去、他们的生活状态,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练功的原因,帮助他们找到思维、认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之。三是以真诚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总之,应付阻力的关键是要调动对方的积极性,使之能与治疗者一同寻找阻力的来源,认清阻力产生的源泉。克服阻力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需要反复多次的解释和讨论,直至来访者对词达到真正的领悟为止。 (3)治疗者自身面对的难题。一是对于能否帮助来访者缺乏自信。这就需要治疗者要不断发展和提高自己,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提高自信。在现实中,一些帮教工作者抱有“法轮功人员转化太难了、做工作也是白做”等思想,这其实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二是治疗中出现失误。这在实践中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做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及时调整方法与策略。三是治疗者自身的苦恼。治疗者在面对社会问题时也会有自身的痛苦和忧愁,面对治疗失败或者来访者的第一时,会产生某些情绪问题。这类消极情绪可能会被带到治疗过程中,影响治疗。处理这类问题,一方面是治疗者要对自己进行分析和调整,不断提高自身的“免疫”和调识能力,另一方面治疗者之间要形成良好的支助体系,互相交流经验,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教育转化工作的特点 (一)教育转化法轮功人员的阻力 教育转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心理矫治的过程,也需要遵循心理矫治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运用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但是,法轮功人员心理问题的解决与正常寻求心理帮助的人员具有很大不同。从心理矫治的角度分析,对他们的教育转化的阻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来自个体自身的缺陷。法轮功人员普遍经受过挫折、打击。这些经历给他们的心理上带来了一些影响,形成了一定的心理缺陷,例如性格偏激、极端,认知歪曲,消极悲观等等。这些心理缺陷的存在,导致他们往往社会适应不良,再加上一些客观因素,导致许多人在社会生活中很不如意,以致对社会产生了一些歪曲的认识,例如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公平等,由此产生了厌世、逃避等观念。他们的心理缺陷和认知缺陷在法轮功歪理邪说的诱导下被无限的放大,他们追求逃避现实的心理也在其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就是机能性行为失调。而这种失调行为既满足其内心需求的空白,又掩盖其深层次的内心矛盾冲突。这种状态,给教育转化工作带来了巨大阻力。 二是他们有对抗教育转化的动机。法轮功人员没有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反而从根本上排斥教育转化。他们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我防御机制,通过否认、压抑、文饰作用、投射、升华作用、退行作用等方式,规避、抵制教育转化,使问题复杂化,增加教育转化工作的阻力。 三是来自他们思想转变中的痛苦。在转化过程中,法轮功人员需要彻底否定自我,否定自己在过去十年中的一切行为和观念,这个过程无疑充满了痛苦和彷徨。对于这种痛苦的承受能力,影响着法轮功人员进步的快慢,也影响着阻力的大小。 (二)法轮功人员的新特点对教育转化工作的影响 由于法轮功邪教组织不断变换手段对抗教育转化,在新形势下,法轮功人员的观念、认知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最主要的是许多人受“新经文”、“九评”等的影响,放弃了形式上的对抗,而更加注重对法轮功信念的坚持。表现出来就是对各种教育表面上接受、口头上表示与法轮功决裂,而实质上内心中并没有真正转变,依然相信法轮功歪理邪说。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注意消除他们的阻力,建立信任和认同,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他们提供帮助。
三、运用心理学原理和咨询技术开展教育转化工作 (一)消除阻力 阻力的存在无疑是教育转化工作的重要困难之一。根据心理治疗的一般原则,消除阻力,首先是要解除戒备心理。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解除帮教工作者的戒备心理。帮教工作者如果始终怀有敌对的心态对待法轮功人员,就很难建立起共情,难以真正理解、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是要消除法轮功人员的敌视心理。法轮功人员天然地对教育转化怀有敌视心理。要消除这种敌视心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共情。所谓共情,是心理治疗中的一个特定名词,是指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那是自身的精神世界一样的一种能力。准确的共情反应应包含三个步骤:(1)治疗者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2)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3)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只有让对方真切感受到帮教工作者的关心、理解和帮助,敌视心理才可能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需要相当长的过程。 其次是正确进行诊断和分析。法轮功人员所表现出的种种阻抗行为,都深受其人格特点、内心深层次矛盾冲突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他们往往又不会充分暴露出来。这就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通过日常生活、会谈中的细致的观察进行摸索。特别是要有真诚的态度,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由对方主动谈出个人的经历,来分析掌握其存在的问题。 再次是以诚恳的态度对待对方。对于法轮功人员所表现出的阻力,要抱有同情的心态,从帮助对方的角度出发,用诚恳的、与对方共同探讨问题的态度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应求同存异,缓解对方的紧张、焦虑精神,以求得合作。千万不能以愤怒、指责的态度来对待交流中的阻力。 弗洛伊德认为,克服阻力,解释是重要的武器,要分析、解释阻力的表现和性质,向来访者说明无意识阻力的真实意义,反复进行长期的修通工作。对于法轮功人员,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而且难度更大,更需要反复多次的沟通、交流,而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调整观念和认知 共情的建立是对法轮功人员思想观念和认知进行调整的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倾向于激发来访者自我调整的能力实现治疗目的,认知疗法是通过对认知过程的调整来进行治疗。教育转化工作实际上是把这二者结合起来,通过对法轮功人员认知和观念的调整,激发他们的正常人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否定法轮功的歪理邪说,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转变。这一过程中,要重点围绕四个方面进行。 1、要围绕事实教育进行 事实永远是最好的教材。在共情建立之后,法轮功人员普遍对于法轮功的邪教本质并不一定能够认识。因此,以法轮功邪教各种危害国家、社会、人民生命健康等事实进行教育,是打破他们对于法轮功盲目迷信、打破他们对李洪志的崇拜的根本途径。同时,还要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事实打破法轮功所编造的谎言,改变他们对社会的错误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根据法轮功人员认识转变的特点和社会现实生活的需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基本的社会观念问题,注重强化法律、道德、人生观等社会观念的培养。 2、要围绕培养科学精神进行 缺乏科学知识,缺乏科学精神是法轮功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常常以片面的、僵化的、孤立的观念来看待问题,过分相信自身的感性认识而排斥理性思考。同时,他们缺乏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以错误的方式看待各种问题,导致走进了认识的误区。这也是他们难以抵御错误思想侵袭,难以进行自我矫正的根源所在。在激发他们自我改善和调整能力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是重要方式和途径。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要努力帮助他们学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事物,使他们摆脱认识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提高纠正自身错误思想和观念的能力。 3、要围绕调整不良认知进行 不良认知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或思想。其中有5种最为常见:(1)任意的推断,即在证据缺乏或不充分时草率做出结论;(2)选择地概括,即仅根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便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3)过度引申,即在单一事件的基础上做出关于能力、操作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4)夸大或缩小;(5)全或无的思维,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的单色世界。绝大多数法轮功人员都存在这些认知歪曲的情况,而且有的相当严重。这些不良认知造成他们思考问题、判断推理具有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调整和改变他们的这些不良认知,是教育转化中的重要内容。 对待认知歪曲问题,就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他们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第一步,要向法轮功人员指出其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并帮助他们弄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怎样变成这样的,讲清不合理信念与他们思想问题之间的关系。第二步要通过辩论、讲解等途径,让对方认清其信念不合理,进而放弃不合理信念。这是解决认知歪曲问题的最重要的环节。通常可以采用这些技巧:?如直接质疑对方的不合理信念。例如,“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的这一观点?”“是否别人都应该照你的想法去做?”“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事物按照你所设想的发生?”等等。?针对对方信念的不合理之处故意提出夸张的问题,把其信念不合理、不合逻辑、不现实之处以夸张的方式放大给他们自己看。例如有的法轮功人员说:“我没有亲眼看到李洪志敛财,所以我不相信。”我们可以问:“按照你的逻辑,没有亲眼看到的,就都不可信,是吗?”对方回答“不是”,那么他自己所说的话自然无法成立。对方回答“是”,则可以继续问:“那是不是你没有亲眼看到过雷锋做好事,所以你也不相信有雷锋做过好事,是吗?”对方只能回答“不是”。这一方式往往优于前一种方式,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对方也感到自己想法的无道理、可笑和不可取,比较容易心服口服。 4、要围绕培养健康心理进行 心理健康对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个人发展有重要作用。法轮功的歪理邪说不但控制了人的思想和行为,而且极大地摧残了人的心灵,造成法轮功人员心理机制不健全,人格出现障碍,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以及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普遍降低。这种心理状况不但影响着他们对转化的态度和认识程度,而且影响着他们今后的社会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才能从根本上逐步消除法轮功的影响,更好地体现对人的深层次的关怀。因此,可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访谈和心理训练,在理解和正视他们的心理体验的同时,注重进行心理调整,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加强他们意志力、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的锻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健康的社会情感、家庭责任感。总之,要努力掌握不同阶段法轮功人员的心理走向和变化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他们解放心灵。